自助游追求的是個性,但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要怎么按排比較好呢?今天北海58旅游網就給大家分享一篇關于越南河內自助游的攻略:越南河內自助游怎樣按排比較好?
坐著火車去河內
到訪越南的第一站是首都河內。從廣西出境,飛機、汽車、火車皆可入境越南。都說越南的步調很慢很慢,于是選了慢慢悠悠聽著列車碰撞鐵軌的聲音去越南。
手持非同尋常的火車票,坐進帶有國徽的車廂。起初,并沒有新奇,只是到了中越邊境的中方關口憑祥時需要辦理出境手續和攜行李進行安全檢查。再過一會兒,手機發來信息,進入越南境內了,車廂里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需要下車在越南關口同登辦理入境手續。
柔和的燈光點綴著午夜后的昏暗,站在具有法國建筑遺風的車站月臺上,仿佛剎那間回到上個世紀的法國小鎮。遞交護照,工作人員蓋入境章,返還,手續簡單快捷。走出法式格調的辦公樓,突然意識到本掛了十多節車廂的火車就只剩下幾節車廂,未及細數,就被催促著趕緊上車。越南鐵路的軌距與眾不同。在國內通用的是1435毫米標準軌,而越南的鋼軌是其在淪為法國殖民地時法國人修建的,寬度只有1000毫米,鋼軌窄,車晃動得也利害,就這樣搖搖晃晃,晃到河內。
一杯滴露咖啡 任時光遺忘
不得不說,我是多么愛此刻的河內,早晨的河內,第一縷陽光刺破霧靄的河內。好靜,好慢,教堂的一聲鐘響,余音回落到街道的末端。我已經顧不得顛簸一夜的疲倦,在旅舍放下行李就出門。背著書包的幾個小男孩踢著足球去上學;一對老夫婦牽手而行;身著奧黛的年輕姑娘輕盈邁步,不落丁點兒痕跡,他們都一一留在了我的相機里。
走在街的這頭,要根法棍,夾上黃瓜、番茄、生菜、黃油、雞肉,如同此時的氣息,初秋的清爽還略帶夏末的濕膩。手中的法棍還沒咽罄,街邊的河粉小攤彌散的香味兒惹人垂涎,河粉,越南的傳統食物,某種意義上已是越南美食的標簽,河粉起源于越南北部地區,所以說河內的河粉更為地道。傳統河粉以大米制成,佐以蔬菜、香料、牛肉或雞絲,湯底主要用洋蔥和牛骨熬制,獨特的一點在于蔬菜皆是生食,茼蒿、薄荷,還有些說不上名的菜。當然,這條街還沒走完,就看見一些人圍坐在兩個巴掌大的小桌上,細聊閑談。桌上放著一個鋁制器皿,器皿上端有個過濾器,咖啡粉被壓實在過濾網上,加以開水,于是棕褐色的咖啡一滴一滴地滴入放置在下面的小杯,這種咖啡有個形象的名字叫“滴露咖啡”。要喝上這杯咖啡,真得坐下來等,咖啡聞著太苦,老板拿了個加入了煉乳的小杯放在下面,一滴一滴,白色的煉乳與棕褐色的咖啡相互交融,旋動。就這樣,我與一旁的越南大叔們雞同鴨講地說著,比劃著,在河內,任時光遺忘。
旅行中,哪怕是那么丁點兒的碎片都會漫不經心地嵌入我們的生活,成為背景、記憶、文字,水乳交融,再也剔除不去。等到明天,它會是一本記載著時光的相冊,待到兒女問起我年少時的步跡,打開抽屜,手捧相冊,我會娓娓道來。
“轟轟烈烈”的摩托城
剛喝完咖啡,把注意力從閑聊中移開,才發現,此時,我已置身于一片氣勢驚人的摩托車流中,轟轟烈烈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聲此起彼伏。如果說,此刻的河內就是一座摩托車上的城市,一點兒都不為過。還沒從上一秒的靜謐中緩過神來,有些頓然失措。而那些騎在摩托車上的男男女女,飛速前行卻是悠然自得。河內的摩托車速度之快,以至于大多像我這樣初來乍到的游人過馬路都是戰戰兢兢,呆上幾天后,悟出“河內過馬路法則”,第一要睜大眼睛“見縫插針”地找車流的縫隙,二則是用肢體語言告知,譬如舉手示意司機停車。
在公共交通欠發達的河內,租輛摩托車環游河內城不失為一種特別的體驗,當然前提是你會開摩托車,并能反映靈敏地面對周圍的“車友”,倘若當不上摩托車司機也無妨,叫當地人載上你,任憑發絲飛舞,穿梭車流間。
攻略
住宿:以還劍湖為中心的地區是著名的背包客聚居區,有價格不一的高檔酒店和經濟型住宿,交通、餐飲、購物都較為方便。
餐飲:還劍湖四周都可以找到越南小吃和飲品,譬如炸春卷、河粉、法棍、滴露咖啡、水果奶昔。
娛樂:水上木偶戲堪稱“世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是越南的民間藝術瑰寶,值得一看。演出地點在還劍湖旁的木偶劇場,票價分為60000越南盾和100000越南盾兩種檔次)。
景點:還劍湖、獨柱寺、河內大教堂、巴亭廣場、胡志明故居等。
相關閱讀:(越南旅游城市攻略篇:河內)http://www.ynzizhibanli.com/archives/view-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