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種生活,偶爾的外出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記憶。廣西北海旅行社轉載越南旅行記 峴港美山篇(配有海量美圖)哦。
美山圣地并不是山,而是越南最大的古占婆國宗教遺址。美山圣地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審定的越南四個文化遺產之一,位于越南會安西面43公里,峴港西南70公里處。古占婆國在美山前后共建了大約70個印度教佛寺,是東南亞最重要的宗教圣地之一。美山圣地與柬埔寨的吳哥石窟、印尼的婆羅浮屠遺址、緬甸的蒲甘佛塔遺址齊名。占婆亡國后,此地開始荒廢。由于其規模不少,也是宗教的遺址,因此被外界稱為越南的“吳哥”。
美山是一個塔寺區,越文是“my son”,美山是音譯,其內涵當然不能從字面上進行英文推斷。從地圖上看,美山隸屬越南廣南省維川縣維富鄉,處在一個直徑大約2公里的山谷中。如果從空中向下望,美山的塔寺遺跡一定是被茂密蔥郁的熱帶植物層層籠罩著,儼然一道天然的保護層。
據記載,公元4世紀末,占婆國王巴哈德拉瓦曼下令在如今的美山地區修建一座木結構的神廟,這大概是美山最初的建筑。但公元7世紀之前的占族人究竟在這里修建了多少廟、殿、塔,如今再也無法知曉了,因為7世紀以前的所有建筑已經悉數毀滅。7世紀初,占婆國王桑布胡瓦曼下令重建神殿。7至13世紀,這里繁盛一時,建筑達到了70多座,美山也因此成了占婆王國最重要的印度教圣地。這里的地位曾同柬埔寨的吳哥、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佛塔等齊名。但到了15世紀末,由于占婆王國遷都,美山圣地從此荒廢……
而那些創造這些奇跡的占族人呢?我們能通過這些遺留下來的建筑遺跡了解他們多少呢?不多,而且只言片語的記載也被歷史的煙塵遮蔽得模糊一片。如今可以確切知道的是,占族語言屬馬來——波利尼亞語系,與越南語所屬語系不同。占族人的后裔現在分散地生活在越南南部和柬埔寨。據1984年的統計,生活在越南南部的占族人人約有7.5萬人。
據說,現代占族人的特點是,身材比較矮小,一般在一米四左右,皮膚比較黑,有著厚厚的嘴唇,目前生活在南部地區,人數不多。歷史上,占族人分為兩群:Dua群居住在Amarvati和Vijava省,而Cau群則居住在 Kauthare 和Pandaranga省。這兩大族群在許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最明顯的就是服飾和習俗,而他們之間的利益沖突也是經年累月,碰撞頻發,最后還經常導致戰爭。他們想了很多方法來解決爭端,最為常見的方式是異族通婚,就像中國古代的“和親”制度一樣。而根據美山地區大量的歷史遺留物可以推斷,他們熱愛藝術,而且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
和世界上許多顯赫一時的王朝一樣,繁華過后,占婆王朝也只剩下一些精美絕倫但殘破不堪的遺跡,美山便是占婆王國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圣地。出人意料的是,美山遺跡是在占婆王朝破滅近兩個世紀后的1885年,才被一個法國人無意間發現。此后不久的1898年,法國派專家到美山考察,并仔細研究了這里的碑文記載,逐漸理清了美山這一神秘遺跡的歷史蹤跡。1937~1944年,法國遠東博物館組織重修了美山的一些古塔。據專家統計,在1946年以前,美山還有大約50座建筑保存比較完好。但不幸的是,戰爭迅速把這個數字縮小了,而且繼續殘存的建筑和雕像被毀壞得更加支離破碎。
從1980年起,越南和波蘭合作對美山遺址進行了修復,經過10多年的加固和修理,這個占族藝術的偉大遺產終于得到了重生,部分恢復了原貌,使得世界各地的游人和研究者可以從這些殘垣斷壁中體會到當時占族建筑藝術的精華。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美山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美山最奇妙之處就在于占婆藝人的建塔技術、石砌雕刻藝術和審美觀。美山大部分寺院和寶塔用來供奉國王和婆羅門神,建造著很多祭祀與占婆王融為一體的濕婆神的磚瓦建筑。
未完待續......